近年来,北美地区的油气自给能力不断增强,欧洲油气消费市场持续下滑,而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迫使中东产油国和俄罗斯等不得不向东转移,为稳定油气出口开辟新市场、建立新渠道。
目前,IEA拥有约16亿桶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满足其成员145天的进口需求,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供应短缺风险。相反,中国石油进口中90%来自于中东,如果美国不再像以前那样通过各种国际事务和军事力量保证当地的局势稳定,可能造成当地石油产出波动加大,对中国而言进口石油价格的波动性也会更加剧烈,甚至波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
毕竟苹果公司依靠IPHONE手机实现爆发式增长、颠覆原有产业,也不过仅仅用了几年时间。根据页岩气行业的十二五规划,中国计划在2011-2015年间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6000亿立方米,可采储量2000亿立方米。美联储已经流露出削减债券购买规模的迹象,国际黄金价格已经提前感受到了寒流而大幅下跌。对于中东地区而言,王震认为,中国需要积极介入当地的国际事务,加强与产油国的合作交流,如果美国处于经济考虑减少对中东地区的控制,中国恰好可以抓住机遇增强在当地的影响力。但前总统查韦斯在位期间拒绝增加投资开采新油田,导致近年来委内瑞拉石油日产量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350万桶降至2011年的250万桶。
美国页岩油技术的突飞猛进正给非欧佩克国家、乃至全世界石油供给带来有史以来最大的进步。非常规油气利用的突飞猛进,还使中国国内新能源行业的前景更加难以估料。按照规定,公司有义务优先向哈国内市场供应天然气
台湾行政院科学委员会成员Wayne Wang说:这将是首次我们能够完全勘探这种物质。过去的研究已表明,这个地区的甲烷水合物储量可以满足台湾地区50年的能源需求。台湾严重依赖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的昂贵石油进口。据道琼斯通讯社4月1日台北报道,一艘载有德国和台湾科学家的研究船日前驶往台湾西南部海岸以外海域寻找甲烷水合物一种潜在巨大的新能源来源。
甲烷水合物一种由困在冰中的非常致密甲烷组成的物资在大陆架海床以下以及在北极永久冻土带中被发现。名为Sonne的4700吨德国研究船将耗资398万美元进行为期50天的勘查作业,其中四分之三的费用由德国提供,其余费用由台湾承担
据道琼斯通讯社4月1日台北报道,一艘载有德国和台湾科学家的研究船日前驶往台湾西南部海岸以外海域寻找甲烷水合物一种潜在巨大的新能源来源。台湾行政院科学委员会成员Wayne Wang说:这将是首次我们能够完全勘探这种物质。名为Sonne的4700吨德国研究船将耗资398万美元进行为期50天的勘查作业,其中四分之三的费用由德国提供,其余费用由台湾承担。甲烷水合物一种由困在冰中的非常致密甲烷组成的物资在大陆架海床以下以及在北极永久冻土带中被发现。
台湾严重依赖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的昂贵石油进口。过去的研究已表明,这个地区的甲烷水合物储量可以满足台湾地区50年的能源需求此项目是中石油管道设计院勘察事业部第一次承担的大型海峡穿越勘察项目。据了解,海底管道盾构勘察需要采用较多的技术手段,与陆上勘察不同点主要是需要采用海底浅层剖面扫描、声呐探测、磁力探测等手段探测海底地质条件,受波浪、潮汐、海流、海风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
3月24日,西气东输三线平潭海峡穿越水上物探作业开始,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底管道盾构穿越勘察顺利开工。这个项目的穿越点位于福建省平潭海峡大桥北侧约300米处,海面宽3480米,最大水深为32.7米
3月24日,西气东输三线平潭海峡穿越水上物探作业开始,标志着我国首次海底管道盾构穿越勘察顺利开工。据了解,海底管道盾构勘察需要采用较多的技术手段,与陆上勘察不同点主要是需要采用海底浅层剖面扫描、声呐探测、磁力探测等手段探测海底地质条件,受波浪、潮汐、海流、海风和海底地形等因素影响较大。
此项目是中石油管道设计院勘察事业部第一次承担的大型海峡穿越勘察项目。这个项目的穿越点位于福建省平潭海峡大桥北侧约300米处,海面宽3480米,最大水深为32.7米埃克森美孚也指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应对能源需求增长最有效的途径。提效减排水平影响工业化前景显然,如何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平衡,是影响发展中国家未来工业化水平的关键课题。3月13日,埃克森美孚发布的《2040年能源展望》(以下简称《展望》)指出,尽管未来社会的能源利用更加高效,能源供应更加多元,消费需求更加低碳,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能源需求增长的平缓趋势,工业化进程将拉动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强劲增长。发展中国家的能效提高水平,不足以抵消其占世界85%的人口为提高生活水平所带来的能源需求增长。
这得益于全世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能源效率的大幅提高及转用天然气和其他低碳燃料。那么,当拥有全世界70%以上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工业化进程时,未来能源供应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査道炯教授提醒:如何让美洲所产油气成为中国进口来源,仍是我国能源外交和能源政策的挑战。供需格局的变化使世界油气贸易渠道更加多元化。
其中,75%的新增人口和90%的家庭数量增长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印度和非洲。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研究室副主任刘强告诉记者:对于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可再生能源目前的发展水平,不可能满足大型工业项目对电力稳定而大规模的需求。
我国国家能源局的研究显示,中国城镇化按照近几年的规律,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带来8亿吨标煤的能源消费增长。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认为:美国天然气价在全世界是相对较低的。届时,全球交通能源总需求将增加45%,重型车的柴油需求将比目前增加85%,而汽油需求将减少10%,卡车和其他重型车使用的燃料将超过所有私家车燃料的总和。尽管美国出现了油气生产的大幅增长,但对非盟国、非自由贸易成员国依然保持出口审查甚至禁售的政策框架。
埃克森美孚还特别指出:城镇化(城市化)将在亚洲地区能源需求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中国。人口和经济驱动能源刚性需求中国地质科学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教授曾提出:工业化的本质是人类将自然资源转化成社会财富,大量耗费自然资源,快速发展经济,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报告对国际油气贸易的未来充满乐观,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更多就业岗位和更多社会财富。例如,工业化将带来汽车保有量增长,商业活动增多将导致货运量增多。
发电业将成为全球能源需求最大、增速最快的领域,发展中国家的电力需求增长尤其强劲。埃克森美孚认为,能耗增长和碳排放方式的差异其实反映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发展结构的现实背景。
而随着需求升高,亚太国家40%的能源需求或依赖进口。到2040年,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将比2010年增长65%,是发达国家能源需求总量的两倍。至少在目前,美国是否会完全放开天然气出口的阀门,又究竟能给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带来多大增量,还未有定论。未来亚太地区能源安全承压除了节流外,开源也是满足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约80%的商业交通需求增长,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家庭所需照明、采暖、烹饪、热水、制冷,以及包括从计算机到空调在内的居民能源需求和商业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
埃克森美孚在《展望》中特别提到,由于技术进步带动页岩油气开采,到2040年,北美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增长45%。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到2030年左右,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将放缓,进入相对稳定期。
为保证本国制造业在全球竞争中享有这种低资源成本优势,美国不会大规模放开天然气出口。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上升约60%,取代煤炭成为第二大能源。